
发布时间:
2025-05-08 21:25
信息来源:
局优化营商环境处
分享到:
为全面复制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探索创新成果,集中展现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发挥优秀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案例展示。本月以“规范涉企执法”为主题,分批次展示自治区积极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效的相关经验做法。
呼和浩特市以法治之力擦亮“中国乳都”名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以“检察护企”行动全力维护乳企合法权益,五年来办理乳企相关案件40余件,为乳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36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83余亿元,以法治之力助力首府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一、把握履职关键点,全力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靠前一步,公平公正护企。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和监督与支持并重”原则,围绕侵犯涉乳企业权益问题,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公安机关驻企服务站,高质效办理涉乳企案件,让乳企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向深一步,实质化解纠纷。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监督纠正利用违法调解、虚假诉讼等手段损害乳企合法权益的案件。和林格尔县检察院主动调取法院2018年以来涉及蒙牛民事案件79件,全面审查审判人员程序违法、需要再审及执行活动中的违法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是延伸一步,做好合规护企。加大涉案乳企合规工作力度,坚持“一案一研判,每案必精品”,精准施策,加强第三方机制监管,强化检察建议“刚性”,督促涉案企业真整改、真合规,已指导4家乳企开展合规建设,稳住乳企发展“大后方”。
二、找准护企切入点,及时供给法律需求
一是问需于企零距离。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活动,2019年以来,已在伊利、蒙牛等大型涉乳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调研等20余次。与自治区检察院走进伊利集团,围绕农畜产品领域民事监督案件“上门问诊”;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与土默特左旗检察院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调研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和林格尔县检察院深入蒙牛公司开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知识产权检察进企主题座谈。
二是检企互联面对面。以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为依托,建立走访、联席会议、案件会商等常态机制。在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敕勒川乳业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三级检察机关联合在伊利集团、蒙牛公司挂牌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打造“以检护企直通车”,与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公安警综平台对接,前置案件介入时间,护航“中国乳都”建设。
三是风险提示添“法”码。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涉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助力企业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结合涉乳企案件多发罪名,宣讲典型案例,邀请企业高管旁听庭审,以“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防范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风险。
三、聚焦企业需求点,精准护航创新发展
一是“知产护企”守护乳企品牌自信。制定知识产权检察护企八项举措,依托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联系点、工作站,将伊利、蒙牛等重点乳企纳入知识产权检察重点企业保护名录,“一企一策”开展多元化知产护企行动。运用知识产权检察“捕、诉、监、防、治”一体化全链条综合履职模式,有效打击假冒“绿色心情”“酸酸乳”“特仑苏”等注册商标案件,销售“金典”“安慕希”等伪劣产品案,助力乳企提振品牌自信。
二是延伸监督触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将“个案办理”延伸至“类案治理”,从涉乳企案件共性问题延伸至行业治理、系统治理,实现诉源治理。托克托县检察院联合县司法局深入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县环保局的执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以行政执法监督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向内发力守护健康发展之路。严惩乳企“内鬼”侵害,祛除企业发展痛点。2019年以来共办理乳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职务侵占罪29件。坚持推动源头治理,通过企业合规、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涉乳企业完善制度机制、日常管理。针对办案中发现涉乳企业内部管理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重点人员管理不到位、内部廉洁防线不牢固等问题,启动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助力乳企行稳致远。
包头市规范涉企执法 助力企业安全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提升执法效能、规范执法程序、加强队伍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精准化,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具体做法
(一)提升执法检查效能。包头市应急管理局按照统筹协调、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制定和实施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确保全年检查规范有序。一方面,减少检查频次,原则上1户企业只对应一个检查层级,避免市、县两级重复检查,有效杜绝检查频次高、随意性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检查质量,依据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立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清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企业“查隐患、防事故”。
(二)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梳理应急管理领域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政处罚程序》《集体讨论程序》《法制审核程序》等制度,配套制作流程图,使执法各环节、全流程可视化、清晰化。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取得的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加以固化并推广运用,推动行政执法实现系统性规范。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经常性组织开展执法培训、案卷评查等专项活动。举办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大比武活动,内容紧贴实战,通过“比、学、赶、帮、超”,争作执法“尖兵”。
(四)创新工作机制。针对企业安全风险识别不到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及时等问题,推动企业健全内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制度,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构、企业工会、从业人员代表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力量,形成企业内部安全检查组,对本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属地具有管辖权的应急管理部门。同时,推动在11个重点行业领域645家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全员排查、主动报告事故隐患的积极性。
二、工作成效
(一)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增强。通过减少检查频次、提高检查质量等措施,企业安全管理的内生动力得到增强。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向主动自查自纠转变,形成了“自查自纠、动态整改”的长效机制,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执法制度,相关部门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执法各环节、全流程可视化、清晰化,有效减少了执法随意性,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公信力。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包头市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安全风险识别不到位、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及时等问题,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制度和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执法队伍建设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关键。包头市通过组织开展执法培训、案卷评查、行政执法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善攻坚的“尖刀”队伍,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包头市应急管理局的实践表明,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规范、优化涉企执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规范涉企执法 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始终把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作为规范财政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持续推动执法从“重管理”向“优服务”转型,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一、聚焦制度建设,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立足行政行为源头管控,抓深抓实抓细制度建设,建立“1+N”制度体系,提升执法“软实力”。“1”即一个核心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N”即一系列配套具体制度规范——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实施办法及指导标准》《“免罚”和“轻罚”两张清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为进一步统一财政执法标准、理顺执法工作流程、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推进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执法方式,推进执法效能提升
(一)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织密监管精准网。制定涉企执法年度抽查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避免重复执法。财会监督领域,采取重点选取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被检查对象,严格落实五年检查全覆盖要求,2024年检查共抽取5个地区64家会计师事务所和4个地区24家资产评估机构。政府采购领域,按照抽取采购代理机构数量不低于10%比率的原则,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抽取采购代理机构21家,检查采购项目152个。
(二)拓展跨部门执法,打造协同治理共同体。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开展涉企联合执法行动。财会监督领域,联合注册会计师协会组建联合检查队伍,开展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2024年对10家会计师事务所及所属22名注册会计师、3家资产评估机构及所属8名资产评估师给予行政处罚。政府采购领域,聚焦专项整治“四类”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公安厅、市场监管局建立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对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采购人、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分别给予行政处罚。2024年给予警告处罚8例、罚款29例;罚款并处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16例。
(三)科技赋能执法,绘就科技监管新图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利用大数据手段对20家采购代理机构代理的699个项目进行大数据筛查分析,形成199条疑点数据。在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的管理中,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提高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效能。实现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行政备案和资产评估机构备案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和“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了会计和资产评估服务行业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监督闭环,推动执法监督常态化
综合运用合法性审核、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等方式,对财政行政执法法律风险开展经常性监督。通过把财政系统行政执法数量、质量、培训考试等计入执法档案,作为评定执法处室和执法人员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及时发现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指导、督促执法部门更好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建立行政复议应诉定期报告制度,总结案件特点、研判案件风险,结合案情对财政干部加强“以案释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取得良好的监督效应,连续多年保持行政复议应诉零败诉。加强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监督的衔接,2024年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案例10个,有效遏制了执法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