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专家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4-17 00:00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公众号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4-04-17 00:00:00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公众号



分享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


数字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发布,高瞻建瓴提出了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是内蒙古自治区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决策部署的深入诠释与细化落实,是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重要纲领文件。

一、《实施方案》与时俱进、精心谋划、因地施策、正当其时

(一)《实施方案》是开创自治区数字化建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发展的面貌和产业变革的轨迹,其影响深远而广泛。社会发展方面,数字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产业转型方面,数字技术不仅重塑了传统行业的形态,也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政府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增强地区创新活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加强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方案》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抓手,以提升自治区政府履职能力,创新政府运行形态,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态的引领作用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与举措,对全区数字化转型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开创自治区数字化建设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

(二)《实施方案》是破解数字政府建设难题加速推进系统化建设的重要指引。近年来,自治区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产业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民生服务成效显著。然而,随着国家政策要求的持续深化、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与加速实践应用,公众对生产生活质量诉求的不断提升,政府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面临着众多的困惑与挑战。一方面,国家在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据要素等方面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对数字基础设施整体布局、政府业务创新与共享协同、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需要具备前瞻性思维,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准确研判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信息化发展策略,制定出既满足整体国家形势要求又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公众对于政府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的更高要求,政府需要以机制创新和意识转变为基础,以业态创新和新技术新业务实践探索为突破,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实施方案》以系统性思维,着眼当前,兼顾长远,在业务能力建设、技术能力创新、制度规则建设、安全体系保障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具化任务和措施,为破解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遇到的困惑难题,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顺利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指引。

二、《实施方案》统筹布局、守正创新,为数字政府建设明晰路径

(一)夯实“云网数”数字基座,强化资源集约共享总基调。政务网络、政务云、共性技术、共性应用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四大数字基座。政务网络是联接所有政务相关人、事、物的基础载体。网络通达、传输通畅、网络安全是政务网络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对末端节点的网络延伸触达,提升核心骨干网络带宽,探索视频、数据等多网融合等是政务网络的发展要求。政务云是承载政务应用、政务数据的基础平台。其本质在于通过数据和应用跨数量级的集中存储和计算,以统建共用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为政务数据与应用的共享协同创造条件,集约、高效、灵活、可靠、安全的云计算环境是政务应用稳定、政务服务顺畅的重要前提。共性技术是支撑上层应用的公共技术能力,如区块链、AI智能分析、融合通信等。共性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基础性特征,可以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极大创新政务服务应用场景,是数字政府建设服务提升、安全保障和创新发展的外部动力。公共应用是与业务应用强相关的共性业务引擎,如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用户管理等。共性应用建设重在两个方面,一为管,二为用,通过统一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公共支付等手段实现对基础核心公共数据与业务的统一管理,才能做到业务管理与系统建设的有收有放;通过电子证照、电子签章、数字档案等的统管共用,才能更便利业务间的共享协同。《实施方案》以构建一体化政务云体系、推进专网整合和政务网络能力提升、推进共性应用集约建设、推动数字化共性技术应用为主要形式,给出了强化数字底座支撑能力的实施路径。

(二)推进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创新数据内外循环大价值。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政务大数据作为公共数据的核心组成,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打造政府内部以及社会间的内外双循环,最大化释放政务大数据资源价值,是政务数据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发挥政务数据资源价值,需要从“汇、治、管、动、用”进行一体化、全链条建设。首先,统筹公共基础数据资源的必要汇聚,实现数据的按需归集,可以保障上层应用方便调用与开发。其次,需要加强数据的定权定责,落实数据管理责任;强化数据资源的源头治理,保障数据质量实现能用好用;加强数据资源目录建设与数据资产管理,构建政务数据“一本账”,才能“心中有数”。最后,以数据安全为基础,提升数据共享开放能力,加强数据应用开发,让数据动起来、通起来、用起来,内部打通不同行业条块、行政层级、地域分布的数据壁垒,提升数据共享能力,对外开放政务数据、汇聚外部社会数据,才能有效支撑政务数据创新应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构建数据内外循环新格局。《实施方案》从落实数据管理责任、强化政务大数据支撑、建立数据管理机制、提升数据共享水平、提升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进数据融合应用等方面,为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指明了实施路径。

三、《实施方案》提升“四个一”履职能力,构建数字政府运行新业态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线通达”是体现数字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表征,也是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部门履职能力的核心抓手。

(一)“一网通办”。主要通过线下物理整合、线上业务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业务形式,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效能。以“一网通办”推动政府服务向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方向发展,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增强公众和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提出在政务服务领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的集成整合,加强全链条、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提升蒙速办服务能力等重要任务;在民生服务领域,提出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加大“多卡合一”、“多码合一”等重要措施。

(二)“一网统管”。主要涵盖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的各个方面,注重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打通各业务条线治理框架和治理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流程,实现全域虚实单元和分散治理力量的统筹调度管理与协同。通过“一网统管”,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方案》以构建全区“一网统管”体系为基础,提出加强经济数据治理与监测、强化监管协同智能精准化、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建设任务。

(三)“一网协同”。主要以满足政府内部日常办公过程中跨层级、跨部门沟通、共享、协作需求为主要目的,是推动政府内部工作协同和流程整合优化的重要形式。“一网协同”一方面需要构建整体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联合监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将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业务与系统中的应用,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行政执行能力、机关档案信息化水平、行政监督水平,优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布、做好政务新媒体政策传播等重点任务。

(四)“一线通达”。以12345热线为主要载体,通过整合和优化政务服务资源一线通达群众和企业,不仅是公众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也为政府提供了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前端政务热线的一线整合、公众诉求的精准分析、后端政务服务的高效调度,方能做到一线通达,高效响应。《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全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体化平台,加大对企业诉求的精准分析和响应要求。

《实施方案》的上述举措为自治区政府系统化、全方位重塑政府履职方式,实现政府运行一体化、数字化确定了清晰的实施路径。

四、《实施方案》加强信息安全,筑牢政务安全底线与屏障

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挑战日益复杂,政务设施和数据面临的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网络非授权访问、恶意攻击、数据窃取、数据丢失等安全威胁手段愈发多样隐匿,大数据技术驱动形成了更广泛开放的数据共享利用新模式,与日益强化的重要数据安全保护要求也必然印发多方面的矛盾。政务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到政务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一体化政务安全防护体系,筑牢政务安全屏障,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政务安全体系建设需要以加强自主创新为基础,以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为重点,从管理机制、技术能力、运营服务的机制创新和能力提升入手,贯穿“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覆盖“全天候、全方位”,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形成一体化纵深安全防御体系。《实施方案》以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为先导,落实国家在测评、评估、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尤其强化了数据安全建设,为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重要安全保障。

五、《实施方案》助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构建和谐共进发展新格局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核心枢纽,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全方位协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驱动作用。

(一)助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政府建设通过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能力、提升政府监管与服务能力,可以为数字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并通过将治理方式融入数字经济大循环,增强数字经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协同性及韧性。《实施方案》从激发经济活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提出数字政府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

(二)引领数字社会方面。数字政府运用数字技术,更加精准地识别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城市公众、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更为普惠、高效、便捷,提升社会福祉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步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从而全面推动数字社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实施方案》通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指明数字政府对数字社会建设引领形式。

(三)营造数字生态方面。数字生态是社会经济主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围绕数据流动循环形成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数字生态不仅包括了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的发展,还包含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数字政府需要依托数字生态的支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更要通过与其他社会经济主体的合作和互动,共同构建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以数字政府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撬动数据要素流通观念与市场活力,可以作为数字生态营造的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建设、据要素的市场建设和市场主题培育,提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模式,为自治区构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生态和谐共进的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观点建议:数字政府建设任重而道远,须当砥砺前行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长期工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强调。

(一)遵从“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初心本质。为民服务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放在首位,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够真正深入人心,惠及群众,才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良性发展。

(二)强化“高层布局、统筹推进”的建设模式。数字政府的建设涉及大量跨部门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为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服务需求,往往伴随着政府内部组织架构的重构、业务流程的优化、各类资源的重新分配。加强体制机制上的高层布局、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统筹推进系统建设,是保障数字政府建设顺利和高效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规避重复建设、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

(三)遵循“业务为先、适用实用”的建设原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必须深入分析政府工作实际需求、公众和企业实际诉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能够直接回应现实问题,并充分考虑成本效益,确保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同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对数字政府建设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加强项目预算和资金使用的监督,避免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使数字政府建设成效落到实处。

(四)拓展“创新引领、兼容并包”的眼光胸怀。数字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已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掣肘的紧密联结关系。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将意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动力,才能保障数字政府建设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同频共进。生态建设上,加大数字政府规划、建设、运营全链条与上下游生态伙伴的引入,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深化公民参与和社会共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才能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政府建设格局,实现数字政府的可持续发展与长远建设目标。